教学科研

  

做最好的自己

创建时间:2017-06-21 03:19

 ----读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有感

(文/ 靳攀

说到苏霍姆林斯基,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,他可谓是每一位教师心目中的神。大家对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看了又看,对他的教育理论读了又读,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研究读懂他,并走进他的内心,很少有人做到。现在闫学老师做到了,我怀着敬仰的心,认真地研读着闫学老师的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,感觉每一个章节,都是一个震撼;每一个事例,都是一个奇迹;每一个动人处,都让我们做老师的跃跃欲试。

  1. 做好老师----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 

跟闫学老师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,感到作为一名老师,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。

每一个老师都想成为优秀的老师,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,并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。品德课上,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知识,让学生学会知识懂得道理外;还让学生读一读、写一写、画一画,知道其中的内涵;让学生在课下参与调查---分析---研究,悟出其中的道理;给家人或者朋友讲一讲自己了解的情况和知识,和亲人朋友一起参与、共同行动,带动身边的人,学生也明白了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的真正含义。就这样,品德课从课堂延伸到了课下,从“老师教学生”到“学生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”。这样的学习活动,有谁能不支持?有谁能不喜欢?

记得有一天,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一位家长拉住我,很严肃的对我说,“靳老师,你知道吗?现在我的孩子可不得了。只要我让她做一件她不喜欢的事时,她就说‘靳老师给我们说了,快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。’… …”听着家长的话语,有嗔怪,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自豪。看着家长的神情,满满的骄傲----孩子现在做事有主见了,会学习了。

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优势,都会让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喜爱,让孩子爱上一门学科,就等于给孩子选定了一门专长。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,小学阶段喜欢美术老师,爱上了绘画。上了大学,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工图是颇有研究,教授对孩子设计的作品也是另眼相看,他也颇为谦虚的说,电脑上的设计也是自己对绘图喜爱的结果展示。

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,就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获得优秀的成绩而不安。因为这样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学科领域内,已经感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,这种欢乐将伴随着他走出校门,促使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始终保持这种寻求知识的欲望,他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内可以取得成功,这对于他的人生道路将是一个强大的良性刺激。”让我们为自己的所教学科而努力,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。

二、教好学生----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

跟闫学老师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,感到作为一名老师,都要应当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于别人的特质。

现在的社会现实,不得不让大家对分数很在意。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像家长和老师希望的一样,每门学科都能学得很好,每次考试门门都是优秀,高中毕业参加高考,都能到最后考到所谓的国家重点院校。但是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爱好和特长,又会有一番天地的。有一个孩子喜欢手工制作,高中毕业,上的是一所职专学校,毕业后自己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自己创业——管道焊接。职专毕业季,精湛的技艺,曾被几家工厂抢着聘用,现在也在自己的行业独占鳌头。

“… …对一个人来说,如果智力的财富在他的面前封闭着(而达到这些财富的道路只有一条:接受普通教育),那么他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,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,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(包括学习的领域)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。”

面对那些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很多障碍的孩子,苏霍姆林斯基建议,要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中突出自己。是呀,家长、老师此时就是孩子的发掘人,是孩子的伯乐。在各种劳动中、审美活动中发掘孩子的潜能,帮助他找到克服困难的志向和力量,培养孩子的信心与尊严。

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。倘若他们是花,就可能是玫瑰、月季、牡丹、郁金香,也可能是蒲公英… …各有各的花期,各有各的颜色;或许他们就是一棵树,有的是松树,有的是杨树,有的是梧桐树… …树的品种不同,只是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,就好像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一样。一个人,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,认真踏实地负起责任,就有自己的价值。我们的学生同样也是,有的喜欢读书,有的喜欢唱歌,有的擅长绘画… …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姿态,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

  1. 做最好的自己----为了幸福,我们阅读

跟闫学老师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,感到作为一名老师,要多读书,还要勤读书,读有用的书。这样才能做到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有一桶水,有鲜活的水。

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作是人生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:“一个不掌握数学、不理解应用题的人,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;然而,如果不会阅读,则不会生活,也不会获得幸福。”

读书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,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动,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。且不说时代与时俱进,知识要不断更新。也不说作为一名教师,如果仅限于在学校学得的一点点教育理论知识,是远远不够的;也不说我们一不小心,就会掉队,更不理解孩子的喜好与忧愁。

读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,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,洞察别人的心理,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;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,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为何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,我们该怎样和孩子们相处;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,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,提升教科研能力。

闫学老师说,“时时都是读书的时间,处处都是读书的地点。”“读书就是生活。”“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是呀,傍晚几个人相约,散步于美丽的河畔,谈论的是自己在教学时的心得和疑难,谈论的是在养育孩子时的惊喜和困惑,解答的或是读书的内容,或是推荐近期读的书目,或是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;走在路上,或者洗漱、做家务时,听的是自己喜欢的有声书;公交车、地铁上,看的是喜欢的书或是热销的书… …这都是在读书,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
“作为一教师,不但自己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,当成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,我们更有责任使我们的学生走上这条可以寻觅到人的幸福的道路。”

老师和孩子一起谈论共读的书目,谈论孩子喜欢的话题,引导他们读书,并爱上读书。

让校园处处都是读书的身影,让学生、老师都爱上读书,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
让大家都爱上读书,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