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科研

  

教学,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

创建时间:2017-06-21 03:07

 ——读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有感

(文/翟书玲)

近段时间以来,有幸拜读了闫学老师所著的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这本书。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,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,也更加看到了自己身上差距所在,以期望能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。其中,对《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》这篇文章,感受颇深。

在这篇文章中,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:“教学,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。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,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。”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: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,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?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,他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,而是学生的心灵,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。闫老师认为“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、最重要的任务。只有这样,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,也只有这样,教育中的那片花瓣——教学,才能鲜活美丽”!

读到这里,想到了这样一个案例:在教学中,我们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孩子,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,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信任、尊重、理解和提醒,帮助孩子找回自信。 

我班有个男孩子叫蔡同学,胖乎乎的,又高又壮、能说会道。上课左顾右盼,爱做小动作,作业拖拉不能及时完成,上交的作业多数都是空白,书写潦草、马虎。和同学交往时往往会闹出不愉快,玩也只会打打闹闹,小组长几乎每天都告他的状。多次找他谈话,希望他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,以学习为重,按时完成作业,争取做个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。他答应得好好的,可就是“勇于认错,坚决不改”。我把孩子的课堂表现、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,并告诉家长从哪些方面入手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。家长是老来得子,对孩子特别溺爱,顺其发展。往往答应很利索,但到第二天检查作业时,依然我行我素,毫无长进。看到孩子自己不上进,家长又不积极配合,我决定利用同伴互助的力量帮助孩子找回自信。

一方面,我安排了一个责任心强、学习成绩好、乐于助人的小彭来帮助他。小彭同学很有耐心,利用晨读、课余时间督促、提醒他按时完成各科作业。第一周,小彭每天晚上会给蔡同学打个电话,问问作业完成没有,有没有需要帮助的题目。到了第二周以后,蔡同学每晚给小彭同学打电话反馈作业完成情况。另一方面,我发动全班孩子寻找蔡同学的闪光点并详细记录,比如:今天蔡同学帮助老师发作业、蔡同学带生病的同学去医务室等。每天晨读简单总结总结前一天班务时,把大家记下的蔡同学的优点进行宣读、表扬,并给予加分鼓励。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,在自己的努力下,蔡同学的作业按时完成了,书写认真了,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。

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,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。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,以此为突破口,进行表扬鼓励,使他们树立“我不比别人差!我能行!”的自我意识,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,树立上进的信心!

正因为有了以上的经历,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《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》时,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,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——孩子不是学习机器。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“人”来对待,教学重要,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;育人更重要,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,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、积极面对生活,对他人、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,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