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科研

  

课堂上,要拨动学生思维的弦

创建时间:2017-06-21 03:00

 ——读《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》有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文/ 谊)

       站在这三尺讲台已有10年有余的时间了,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,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触: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,但学生作业或练习漏洞百出;有时自己感觉非常圆满的课,但学生掌握的并不尽人意。原因何在?这常常让我陷入沉思。通过这段时间阅读了闫学老师撰写的《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》后,终于体会到: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自我陶醉,自以为条理清楚的课,其实自己唱独角戏。没有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,没有真正拨动学生思维的那根弦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纳,没有真正的走进知识,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,所以才造成了这种局面的产生。

回忆我以前的课堂,每次提出问题,都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“想一想”,没有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,往往孩子们站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而这些孩子呢都充满了沮丧感,导致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,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,一听到老师要找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了,心里就惴惴不安,好像怀里揣了只兔子似的,坐立不安。深深记得,那次讲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》时,我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:从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中,你能体会到什么?当我这个问题一抛出,所有孩子都沉默不语,不知道该怎么说。一个个低着头,咬着嘴唇,大气都不敢喘一声,生怕老师叫到自己。这就是由于老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案,而不是学生是不是真的深入到这个问题,真正地思考这个问题,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。如果,当时我能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,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,也许情况不一样。所以,这种做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,是一种“愚蠢”的行为,这是在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。现在想来,我以前真是一位“愚蠢”的老师呀!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,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学习呢?

转化角色,活跃思维这是我对于改变这种状况的思考。以往的教学常常我们奉送知识给学生,课堂上,组织教学,复习旧知,导入新知,讲授新课,巩固练习,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条,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转,教师讲东学生想东,教师讲西学生想西,学生的思路不会跑去教师预想的圈圈,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很大程度上禁固了学生思维。课堂上我们试着多放手,多让学生独立思维。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,教师可不必一一交代,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并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,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逐步加以总结和概括。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转化角色,让学生当一把老师。这种形式一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思维方式相近,更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,活跃学生思维。再者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,在想当小老师的欲望中,会更积极主动地探索、思考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。

就像闫学老师所说的那样,真正具备智慧之美的课堂应该是充分给予学生思考,积极调动孩子思维的课堂。课堂就教学而言,美的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,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,更应是一种解脱与激发,是使学生自由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。

以后,我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,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,努力拨动孩子们课堂上的那根弦。